【要闻】“首届医防融合实践与创新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年7月26—28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医防融合分会(下文简称“分会”)和山东省基层卫生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医防融合实践与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隆重召开!来自23个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400多名医防融合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出席参会,与会代表就医防融合领域的最新实践成果、创新理念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教授,大会主席、医防融合分会主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迟春花教授,大会主席、医防融合分会副主委、山东省基层卫生协会李士雪会长,青岛市卫生健康委邢晓博副主任,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济南市疾控局王东副局长,康复大学附属青岛医院(青岛市立医院)副总院长李永春教授,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许万春处长,康复大学附属青岛医院(青岛市立医院)韩伟副院长,医防融合分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方宁远教授,医防融合分会副主委、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简伟研研究员,浙江省基层卫生协会胡玲会长,天津市基层卫生协会窦双祥会长,江苏省基层卫生协会李庆荣会长,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王心旺秘书长,厦门市基层卫生协会陈洪涛会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
大会开幕式由分会常委、山东省基层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杜文建教授主持。
汇聚同道之睿智,融汇菁英之精粹成果
李永春副院长全面回顾了康复大学附属青岛医院(青岛市立医院)作为国家级医疗中心,在医防融合与全科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在面对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挑战时,成功构建了信息共享与联防联控机制,为区域健康保障树立了典范。同时,他也指出了当前在深化医防融合、优化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强化临床业务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强调了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重要性。最后,李副院长期望本次创新大会能够成为集思广益、交流互鉴的平台,通过汇聚国家级专家与各省疾控、基层医疗领域的精英力量,共同为医防融合事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推动构建更加高效、协同、可持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迟春花教授强调:医防融合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路径,也是每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与使命。迟教授指出面对老龄化、慢性病等挑战,仍需持续深化医防融合,开创发展新局面。展望未来,她提出要加强共识、深化合作、开拓创新,强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数智化手段推动医防融合的智慧化、精准化发展。同时,应当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公众对医防融合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树立典型案例和示范项目,带动行业进步。
李士雪教授指出:面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新挑战与机遇,医防融合已成为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关键议题。本次大会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索医防融合的新路径,推动基层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主题演讲、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围绕医防融合的核心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促进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构建全方位、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邢晓博副主任指出,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国家号召为导向,秉持“以基层为重点,深化医改,保障基本”的理念,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优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防融合机制、建立疾控与医疗机构协作平台等,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他要求各位代表学习机会,以开放的心态、进取的精神,积极参与讨论,深入剖析问题,广泛吸取养分,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推动基层医防融合实践的具体行动,共同书写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新篇章。
孔灵芝教授强调了医防融合在落实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能力、人力、动力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医防融合中的角色和能力建设,成为了讨论的重点。此外,孔教授要求社会各界要协同发挥医疗系统之外的社会力量在推动医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她表示综合计划启动实施医防融合和金融、医疗人才培养等项目,以全面支持医防融合工作的开展。
交流共鉴
医防融合不仅是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内涵式发展、系统连续服务、科学化治理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它有助于减少健康问题的发生,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医防融合还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大会主论坛围绕医共体建设、慢阻肺医防融合、医防融合管理改革等内容展开。
主论坛由简伟研研究员与窦双祥会长主持。
李士雪教授全面阐述了县域医共体建设标准,强调责任、服务、管理、利益四位一体的共同体构建。该体系中,医防融合成为关键驱动力,不仅重塑了医疗服务的格局,也深刻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福祉。责任共同体上需明确权责,确保协同高效;服务共同体通过无缝衔接服务流程、强化医防协作、深化家庭医生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强化中医药服务、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优化管理体系确保服务质量与安全,并强化疫情应对和应急能力。最后,构建坚实保障体系,推动医共体稳健可持续发展,为医防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胡玲会长表示:浙江省在推进分级诊疗和高血压、糖尿病等两慢病管理进程中,尤为注重医防融合实践,通过制定“两慢病”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和服务流程、统筹推进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实现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诊疗的无缝对接,强化了疾病的早期干预与防控;此外,加强信息互通与绩效考核机制,完善三级健康信息平台,确保诊疗与健康档案信息的流通无阻,并将“两慢病”管理成效纳入综合考核体系,以此激励各级医疗机构紧密协作,共同推动医防融合向纵深发展。
王东教授总结了济南市卫健委医防融合的创新实践:构建多级联动生态,强化合作与联防联控,破解协同难题;建立长效互惠机制,促进信息流通、人员互训、资源共享;探索新路径如数字化慢病管理、“五癌筛查”等,深化医防融合。未来,济南市卫健委将完善标准化建设,构建传染病监测网络,动态评估疾病谱并精准匹配医疗资源,以高标准服务提升公共卫生应急与民众健康水平。
陈洪涛会长报告指出,厦门市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融合难题,采取多项措施:以慢性病为突破口,创新“三师共管”模式,建立专病中心,实现慢病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扩大医防融合范围。同时,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提升医防水平。最后通过强化领导、激励机制、人才建设及协会作用,推动制度创新,实现队伍、服务、上下、绩效、信息等多维度融合,有效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患者满意度及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迟春花教授表示,慢阻肺作为我国第三大死因,具有高患病率和快速增长的特点,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显著。大量患者尚未确诊,凸显了早期诊断和干预的紧迫性。同时,迟教授回顾了针对慢阻肺管理研究的探索,相关研究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提升慢阻肺的管理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此外,迟教授强调现行医疗模式需适应慢性病管理的需求,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在慢阻肺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推广指南、加强人员培训、建设专病科室等措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基层医防融合成为实现全民呼吸健康的关键路径,可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强化预防、诊断、治疗与康复的闭环管理,从源头上减少慢阻肺的发生与发展,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方宁远教授称:带状疱疹是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的感染性疾病,慢病患者易发,其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难忍且治疗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加重医疗负担。带状疱疹对慢病患者有多重负面影响,包括加剧原有疾病、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影响血糖控制及慢阻肺病情等,还增加医疗资源和经济负担等。权威指南推荐慢病患者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该疫苗对50岁及以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者提供高效保护,保护期长达至少11年,预测接种20年后仍有效,且耐受性良好,是预防带状疱疹的优选方案。
大会设置区域医防融合实践与创新发展、社区医防融合实践与创新发展、综合医院医防融合实践与发展三个分论坛,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索了医防融合的新路径,三者合力,共同推动了医疗与预防在多个维度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加健全、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颁发证书仪式
迟春花教授、李士雪教授、方宁远教授和简伟研研究员分别为“医防融合实践先锋”和“医防融合实践者”颁发证书。
奋楫扬帆风正劲,砥砺前行再出发
展望未来,医防融合实践与创新发展大会将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驱动力,不仅致力于深化医防融合机制的创新,构建更加紧密、高效的协同网络,还将聚焦于医疗服务与预防策略的同步提升,确保人民群众享受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大会还将积极促进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医疗卫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同时,我们将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医防融合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以期推动全球医防融合事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